1、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
2、安史之乱是 中国 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,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。
3、唐玄宗改元天宝后,政治愈加腐败。
4、唐玄宗耽于享乐,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、杨国忠把持,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,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(平卢、范阳、河东),军权在握。
5、天宝十四载(755年),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,发动兵变,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,安氏称帝。
6、安西节度使封常清、高仙芝、哥舒翰皆采以守势,但不为杨国忠所接受,被迫出战,最后以失败收场。
7、唐玄宗逃入 四川 ,到了马嵬坡途中六军不发,有将领请杀杨国忠与杨贵妃,后兵分二路,玄宗入蜀,太子李亨在 灵武 自行登基,是为唐肃宗,后世史家认为“马嵬之变”是一场“有计划的兵变”。
8、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( 灵武 ,在今 宁夏 灵武 西),奉诏讨伐,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,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 河北 ,会师常山( 河北 正定 ),击败史思明,收复 河北 一带。
9、及后安禄山被其子 安庆 绪所杀,在唐军的收复下,另一叛将史思明投降。
10、758年,由于朝廷一项暗杀史思明的计划外泄,史思明发动兵变,杀 安庆 绪并称“大燕皇帝”。
11、至761年,史思明被其儿子史朝义所杀。
安史之乱的起止时间1、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(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)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,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,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。
2、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,国力锐减。
3、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,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。
4、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也称天宝之乱。
唐朝的“安史之乱”是公元的那一年1、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(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)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,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。
2、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,国力锐减,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。
3、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,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。
4、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也称天宝之乱。
5、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,这场历时八年,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,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