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3年,张之洞出任四川学政时,赴各州主持岁考,沿途视察四川民风民情,曾到过古江阳(即现在的泸州)。
这是一个深秋傍晚时候,张之洞的船驶入了泸州东门外的码头,张大人看着两江景色想起了他的家门(同姓的意思)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写的泸州诗,果然是“城下人家水上城,酒楼红处一江明。”,又见“滩平山远人潇洒,酒绿灯红水蔚蓝。只少风帆三五叠,更余何处让江南。”不由得暗自赞叹,船山的才情,也想赋诗一首,可是他冥思捋须,却诗意难凝,突然一拍脑门,心里想道:我真是够傻,李白斗酒诗百篇。这个作诗不饮酒,怎么写呢何况泸州以美酒出名,早有耳闻,今天来到此地,倒要见识一下它是不是名副其实。
于是吩咐贴身随从上岸打酒,大人今天要好好品尝一番。随从跟张之洞日久,受其熏陶也颇为在意,于是便上岸寻觅,东西打听,来到了营沟头,见这里作坊林立,到处生香,但是毕竟不是本地人,卖那家的酒还有点疑惑。便继续打听,州人告诉他,这个巷子里最深的那家,就在那个倒拐拐、弯弯头、尾尾上,温家的大曲酒最好。
就这样随从终于找到了最好的酒,但是已经耗费了大半天时间,这时候张之洞已经在船上等的有些焦急起火了。终于才见张宝几个气喘吁吁地抱着两坛酒和一大包下酒菜回来了。正要呵责随从,随从却陪笑道:“大人息怒,您先尝尝这坛大曲酒后,再骂我不迟。
说着,便将手中抱着陶罐稳稳地放到桌子上,然后三下五除二撕开了酒坛封口。这一大打开,倒是把见多识广的张之洞都吸引了,因为浓香鼻祖不是吹出来的,顷刻间,酒香扑鼻而来,整间船屋弥漫在一片酒香之中。张之洞立刻转怒为喜,接过张宝递过来的酒盅,一连就喝了几大盅。
歇了口气后,他又笑眯眯地捋着那满嘴带酒的胡须,连连称赞道:“好酒!好酒啊!真是名不虚传!”于是他又问:“此酒购自何处”
随从“回禀大人,小人们跑遍全城,访得城外营沟头酒最好。而这酒又是在营沟头的一个深巷里,倒拐拐、弯弯头、尾尾上,最后一家——‘温永盛大曲酒’是也!”
张之洞一听,赞道:“酒好不怕巷子深,老窖大曲醉世人啊!”
当晚,张之洞大人就着“温永盛”的好酒和泸州的下酒好菜喝得酩酊大醉,醉梦中还喃喃地吟诵道:“醉卧两江君莫笑,江阳美酒最开怀!”
第二天据说他还去刻意微服拜访,温筱泉的父亲温玉坡还专门接待,虽然不知道他就是张大人,却因为温家也是大户人家,见过世面,知道来的人一定不是普通人。张之洞和温玉坡两人从饮酒、酿酒再到生意经,进而涉谈到了时政,话越说越投机。直到泸州官员来接张大人才知道了他的身份,后来“酒好不怕巷子深”就成了一句民间流传的俗语,比喻东西好,不怕没有识货的人,当然今天这种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思想,还是需要自我进行宣传包装和推广,因为无人知道,你再好还是有局限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