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起坑杀40万赵军

时间:2023-08-18 00:26:33编辑:分享君

虽然长平之战秦坑杀赵国的人数不一定是40万,但也不会差多少,同时秦军也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450万兵力。当时坑杀赵军是在现在上党范围内的很多地方,不是以前很多人以为只有永禄一地。坑杀不是活埋,而是先杀,然后随意埋葬。并不是所有被坑杀的人都是赵国士兵(早期史料没有说都是赵国士兵),而是赵国士兵加上当时上党的人民(上党被秦从韩独立后没有回到秦朝,这就是长平之战的原因)。

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赵的生死之战。作为当时排名前两的军事大国,秦赵尽了最大的努力,尤其是赵。失去长平关相当于失去了门户。因此,有可能聚集40万军队来保卫他们。根据研究,秦军最终可能动员了数百万人(15岁以上的人去了)。

很多人质疑这一点,认为古代战争不能动员这么多士兵,但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,在古代,战争是全民,15岁以上的男人在战争中,虽然口头上,但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男人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政策,我们都记得,在古代人口统计制度中,家庭作为基本单位,一般一个“成丁”配偶和子女算一户,每户战时出兵。想象一下征兵的比例很高。

长平之战是赵国保护上党的战役。除了赵国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士兵外,上党当地可能会使用更严格的征兵制度。据说白起在坑里杀人的时候,曾经下令270名赵卒因为年纪太小而没有坑里杀人。在当时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这样认为,白起只是偶尔在某个坑里遇到270个年纪太小的人。或者其他一般不符合征兵条件的人,在长平战役中被坑杀,这些人可能是上党的平民,被迫卷入战争。

在中国古代,如果说游牧民的兵力、游击兵力或远征兵力往往是几十万,一般都是掺水的。因为古代战争的士兵调动能力很差,大多数成千上万的人都是远征的军队。即使他们真的能动员这么多人,将军也不一定愿意带这么多干饭, 更愿意带精锐。

然而,长平战争是不同的。从地理上讲,陕西现在已经到了山西。秦军最初的10万人从侯马进入山西,一路进入长治附近。这并不难。在接下来的三年里,士兵们一直在增加。赵国更近了。长治以东是赵国的领土。就战争动员而言,双方的军队都非常可观。

还有一点,无论是赵军的40万人,还是秦军的100万人,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秦军最早进攻上党,但只有10万兵马。赵军以廉颇迎战,士兵数量不会特别多。然而,自从上党归属赵国以来,战争持续了三年,秦军不断增兵。最后,所有动员15岁以上的人都阻止了赵军的食物。在这个过程中,也必须不断地征召士兵到前线,这样才能在最后六个月的决战中有这样的规模。

赵:不像之前知乎的一个朋友说的,属于第二梯队,属于第一梯队。这是一个经历过胡服骑射的赵国。改革后,赵当时打败了匈奴。你可以想象赵军的实力。要知道,秦灭后,汉朝直到武帝才能真正打败匈奴。可见赵军的实力。赵武灵王虽然离开了,但赵军还在。

燕齐:长平战争前20多年,燕国击败齐国,占领齐国70多个城市,但后来著名将军乐毅被接替,田单复齐。从那时起,燕齐两国都输了。燕齐从未崛起过。

此外,魏、韩、楚:这三个国家一直靠近秦国,经常被秦国欺负,尤其是楚国,被白起打得迁都,无法抗拒。在伊阙之战中,韩魏被斩首24万,陆续割地求和。

因此,长平之战原本是韩国想把上党交给秦国的。然而,上党郡不愿意把上党献给赵国,引起了秦国的不满和军事报复,长平之战开始了。

在这场战争中,为了解决双方战争数量的问题,是否真的只有几万人像赵刚之前说的那样参加了战争。有必要了解上述时代背景。

所有国家都衰落了,只有最后一次军事威胁(不能说强国,赵国远不如秦国强)。秦国借此战,灭赵国最后的反抗力是非常必要的。因此,双方的军事统率极其谨慎,战争持续了三年,对抗阶段是前两年半。如果赵王没有中秦国的反间计,用赵括代替廉颇的地位,战争可能还会继续对抗。对抗的原因是双方将军队积累的力量提升到国战规模,而不仅仅是为了争夺上党和长平的战争。----无论秦国商鞅变法后的军事经济多么强大,这场战争都输了,百年变法基业将被摧毁。廉颇更清楚赵军的整体实力略逊于秦,因此,在对抗阶段,只做两件事,加强堡垒和训练。

秦军不能白起廉颇的方法。进攻方在冷兵器时代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。白起的生活是不可战胜的。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他不会让士兵白白送死进攻。因此,秦军后来让赵括代替廉颇。

赵括在取代廉颇时,手里拿着45万军队。由于双方面对面都在打酱油,实质性的战斗很少。

后来,赵括这45万人是怎么死的?坑杀人真的有40万吗?

在战争中,赵国军队派出了大约45万人,秦国派出了55万人。(国战,举国之力,所以人数没有太大质疑。)

但从战争损失的结果来看,赵国不可能一次被坑杀40万人。

从战争损失来看:秦国损失约15万人。众所周知,商鞅变法后,秦国战场上的士兵勇敢,成为七大国中战力最强的国家。在这场战争中,由著名歼灭战创始人白起统领,秦国损失了15万人,俘虏了40万人。

因此,假设赵军真的有40万俘虏,在赵军被俘之前,秦赵的损失率是 3:1.。秦死15万,赵死5万。赵军投降后,秦军40万,赵军俘虏40万。

这一数据显得很不正常,因为在长平战争中,白起通过地形包围了赵军。赵军只有几个出口可以逃脱。白起可以防守重兵几个出口。在冷兵器时代,一般来说,进攻方的损失远远超过防守方。更何况白起任统率没有失败,这种歼灭战肯定是早有准备的。在突破中,防守方如何比赵国损失更大?赵军有必要投降吗?

根据史书记载,当时的战争状态非常悲惨。秦王得知赵军被围后,派出15岁以上的男子参军。近日,秦国人民在后援方面全力为秦军效力。这表明,尽管被围困 ,但赵军实力依然相当强大,突破的可能性无时无刻不在。

秦王的担忧是不合理的。此时,赵国属于第二梯队,不像以前知乎的一位朋友说的那样,而是属于第一梯队。这是一个经历过胡服骑射的赵国。长平战争结束后,赵守卫北方边界的军队仍然可以抵抗匈奴的进攻。可以看出,赵军有一定的实力。

既有这样的实力,绝对不会坐以待毙。赵军可以拼死一战,突破。

赵军指挥赵括死于突破,说明当时突破战情况惨烈。冷兵器时代没有狙击枪,指挥官躲在后面,不能轻易被杀。而赵括死于突破,可见当是突破战时,赵括可能亲自前往前线指挥突破战被杀。

据此推断,秦军的损失应该是在防守过程中造成的。根据防守过程,赵军死了2人,秦王死了1人(防守者占主导地位,可以少死),赵军突破死亡人数应该在30万左右。

由此推断,赵军投降人数约为10-20万。

坑杀40万的谣言大致是因为恐吓成分。秦国打算瓦解所有抵抗者的信心。

之所以会发生坑杀降卒事件,是因为商鞅变法后,军功是根据杀人数量来计算的。如果没有杀人,就会受到惩罚甚至处死。因此,商鞅变法的成就是,在秦军中,人头变成了硬通货(后来改为割右耳统计杀人数量)。历史书记载,秦军为了抢夺战果,杀死了另一名士兵。

在战争持续三年多的情况下,秦军迫切需要做出更大的贡献,这也使得包括白起在内的军队高管一致决定通过杀戮。

当然,估计这个数字只有20万左右。

上一篇:失业补助

下一篇:万星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