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来了躲在哪里更安全
1、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。
2、M≥1级,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,如果震源不是很浅,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。
3、M≥3级,小于4.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,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,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。
4、M≥4.5级,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。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,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、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。
5、M≥6级,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(如8·3鲁甸地震,2·6高雄地震)。
6、M≥7级,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(如8.8九寨沟地震,4·14玉树地震,4.20雅安地震,7.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)。
7、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(如5·12汶川地震,3·11日本地震)。
地震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地壳板块运动,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,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,所以,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,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、演变和运动,造成了地震。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: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,震级较大,称为地震活跃期;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,震级较小,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;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。
地震逃生时,尽量选择这三个相对安全的空间:
室内三角避震空间,比如内墙墙根、墙角、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;
户外平面避震空间,比如应急避难场所、公园、操场等空旷开阔的地方;
人体屈曲避震空间,比如采用蹲下蜷曲、靠固定物、面部朝下、手护头颈、口眼微闭、用鼻呼吸的体位形成的自救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