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中文译名“形而上学”取自《易经》中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一语。
2、通俗的讲,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。
3、一是指用孤立、静止、片面、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(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,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)。
4、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(超经验)来判断事物的哲学。
5、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。
6、 虚无主义-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,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、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。
7、曾对虚无主义著书论述的著名哲学家有尼采和海德格尔。
8、尼采将基督教称为虚无的宗教,因为它不关注现实生活,而在乎假设的死后生活。
9、他认为虚无主义是人们意识到“上帝死了”所导致的,并强调人们应通过重新赋予生活意义来克服它。
10、海德格尔将虚无主义称为“这样的存在什么都不剩”,并认为虚无主义基于将存在缩减至纯粹价值。
形而上和形而下是什么意思1、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的意思是形而上者是属灵的,形而下者就是属肉体的。
2、出自于《易经·系辞》: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,化而裁之谓之变;推而行之谓之通,举而措之天下之民,谓之事业。
4、通常的理解是,大道无形,故旧形而上,器用之物为有形,是为形而下。
5、“形而上”也作“自上而下”,常用来指从抽象到具体的、以思辨方式为主的研究思路。
6、“形而下”也作“自下而上”,常用来指从具体到抽象的、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思路。
7、“形”就是指具体有形状、有相貌,说白了就是有物质形态的东西,就是构成物质世界的这些元素。
8、从物质的角度出发,人们通过对物质形态的研究,然后总结出了其中的性质、规律、原理、变化规则等等,像这样通过人类思维总结出来的东西,就可以称之为道。
9、因为它不是直接从物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东西,但是它又同时存在于物质形态之中,我们看不见摸不着,但是能够被认识、被理解,这就是通常意义的道。
10、当然,这还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“大道”,而是广义上的道。
11、器是形而下,它的概念就是有形之物按照人的要求、按照人的意志而改变了它的原貌,使之获得一定的使用价值,这样的东西就称之为器。
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2、 所谓“形而上”是指具体的物质、物体的形态之上,高度抽象、总体概括的内容,所以有“形而上者谓之道”的说法。
3、即“形而上”是脱离了具体物体形象,看不见、摸不到的认知、思想、精神、道理、理论等意识形态和规律法则。
4、 “形而下”则指具体的、客观的物质分类,依如生物分类界、门、纲、目、科、属、种之下,各种客观物体分类之下的非常具体的有形态、形状的具体东西,所以有“形而下者谓之器”。
5、正确而全面的理解“形而下者谓之器”这句话,那么,“形而下”可以包括具体的时间、空间、环境(场合)、人、事、物的个体。
6、不同的研究对象。
7、 形而上学是对科学无法证明的事物的研究,即没有身体,不能被看见或触摸。
8、 对物理的研究是客观的、物理的和事物的。
9、不同的思维方式。
10、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态思维来观察和分析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