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解放

时间:2023-09-02 11:58:18编辑:分享君

“为报西路军之仇,主席指示彭德怀全歼马家军,不允许投降。

对于1949年解放宁夏等西北地区的战斗中,关于解放军对马家军的态度,这样的说法可谓是广为流传。

不过话说回来,类似的叙述虽然是“大快人心”,却存在着一些戏剧化改编的嫌疑。

在那场解放全民族的重要战争中,说实话,党中央真的会有点“意气用事”地只一心报仇、全然不顾大局吗?这个后面的“不允许投降”就更有意思了,自古以来战争默守不杀降兵的原则,难道除了杀人,我党考虑不到更好的“讨债”办法吗?

一、中国共产党军和马家军结下旧仇 二次照面

抗战胜利后,蒋介石一心发动内战,国内国外四处寻找外援,而这搬来的援军当中,就有这么一个号称“马家军”的队伍。乍一听好像是私家大院练出来的军队,实际上这也可以说是马家一家指挥的大兵。青海马步芳、宁夏马鸿逵、甘肃马鸿兵,号称“西北三马”,盘踞联结,阻碍解放军解放西北的进程。

最终任命,带兵挺进西北、和马家军正面作战的,是我们的彭老总,彭德怀将军。但在这之前,一众中央领导,都有意让徐向前带兵前去,完成西北解放。徐向前本人也一直压抑胸中怒火,早就想和马家军决一死战,可只能对自己突如其来的一场病,又是恨又无奈。

要说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恩怨?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。

1936年10月,红四方面军和大部队会合以后,又往西渡过黄河,为求支援,组成西路军,意图从河西走廊地区往新疆行进,借此和苏联方面取得联系。

河西走廊坐落于甘肃祁连山北部,在西北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。这一走,难免要和盘踞在甘西北、虎视眈眈的马家军打个照面。而这时马家军已投靠国民政府,作为国民党的帮凶,对于送上门来的红军,马家军自然不可能轻易放过。

红军还没走到河西走廊,马家军就嗅到了“猎物”的气息。马步芳、马步青、马元海等人,早已安排好了部署,设下陷阱,等待红军到来。于是从东到西,从高台到倪家营子,红军一路和马家军,在滚滚黄河水旁,从河西走廊这头打到那头。

本身,这次西征的决定,就是我党中央错误判断所下的指令,堪堪历经艰苦长征的大部队,又遇到养精蓄锐、后备力量充足、剽悍凶狠的马家军。尽管我军气势从来不输给敌方,也无一人投降,但最终还是力量不敌,原本两万多人的三军队伍,最终只留下了八百人还不到,在数月后中共中央的接应中,才得以勉强结束这次悲壮的旅程。

但真正让我党和马家军结下梁子的,不是战争本身,而是马家军在战争中、以及战后所实施的残酷暴行。

在这场战斗中,红军力量不敌敌方,7000余人英勇牺牲,上万人被俘。而被俘的红军战士们,在马家军营遭受着惨无人道的虐待和毒打。“野路子”出身的马家军,和向来优待战俘的我党截然相反,他们不给俘虏吃好饭,穿暖衣。红军战士们每天只能吃两餐,还只有两个小馍馍和糊糊,寒冷的夜晚没有衣服,没有鞋子甚至连一件遮风的布都没有。不仅如此,红军俘虏甚至还成为了他们的“出气筒”,和“勤杂兵”,呼来喝去,还动则打骂。

中共中央对在敌营的战士们的境况十分担忧,毛主席多次要求叶剑英和国民党代理人顾祝同交涉,让马家军停止残害俘虏,并且尽快营救战士们。

这一件事过后,无论是西路军幸存者,还是中共内部战友,都对马家军憋着一口恶气,攥了十几年的拳头,要在解放战争中报仇雪恨。

这一点,是“报仇”一说的根源。

二、马家军是何来历

西路军一战,是红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惨败。两万里长征,一路追击的国民党军队,都未能对红军造成一次像样的打击,这马家军远在西北,还不是正规有编制的军队,能给红军造成这么大的创伤,还留下了十几年的阴影,到底是个什么来历?

开头提到过,这马家军,分别控制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、青海和宁夏,按所控制范围分为马步芳主要领导的青马、马鸿宾和马鸿逵领导的宁马两大派系。在民国时期,这三人也是也是西北地方三军阀“巨头”。

马家军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。1863年,陕西、宁夏发生回乱,甘肃马占鳌也趁乱起兵,在大败清朝镇压军后又趁机归顺,受封官爵,马家崛起从此开始。马占鳌的一名得力将领——马海宴、马千龄,就分别是“青马”和“宁马”的祖先。

这之后,号称西北“诸马”的军队日益壮大,以至于自成一系。先后参与了清朝征讨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。还因为营救慈禧和镇压辛亥革命而获得清廷的奖赏,愈发发迹起来。

民国时期,“诸马”分立,各自投奔国民政府和军阀派系。其中马鸿宾在1921年接管宁夏,被国民党北京政府封为将军。1928年,马福祥依据形势转而投靠蒋介石,并且煽动儿子马鸿逵也叛冯投蒋,还在蒋面前推荐马麒、马步芳父子。

此后,马家军算是整个为国民党服务,这才有了1936年以及1949年和红军的正面对峙

马家军主要发迹于西北,也壮大于西北地区,那个地方多是少数民族,所以马家军主要是回民军队,文化水平不高,但常年奔走征战,凶猛剽悍,威力不可小觑。

不过由于民族的融合和军队人马扩充的需要,后期渐渐有不少汉族人加入马家军队,并逐渐占据重要军衔。

三、战斗过程简述和战略指示分析 针对性辟谣

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、还狡猾的对手,我党解放西北的战斗也绝对不会那么容易。

实际上,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次攻击,就被马家军的反击给打退了回来。不过在几天后,彭德怀将军再次带领第一野战军,全面发起攻击,一举攻占了沈家岭、狗娃山、古城岭、马家山和皋南山最高峰,踹开了兰州的大门。

这之后,彭老总率领军队一路击溃,试图撤退马步芳军队,全歼兰州马家军。随之乘势打入宁夏、青海,与马鸿逵、马鸿宾父子正面相迎作战。虽然遭遇顽强抵抗,但最终挺近银川,打破敌人最后一道防线,击溃所有宁夏军团,并签订协议。至此,西北解放战争告一段落。

而在这场战争中,党指挥中央的确发布了《兼取政治方式解决西北地区》指令。

其中摘录如下:

马鸿逵是傅作义的把兄弟,马派马如龙及哈某至绥远接洽,有请求和平解决之意。傅作义说马极愿求和……我们认为在马步芳解决后,必须……给马鸿逵部以歼灭的打击,迫使残部退入后套,然后经过傅作义用政治方式去解决。

邓宝珊与马步芳将领均认识……对马步芳必须歼灭其主力,但他有玉树等地为后方,可以保存残部……

从这项指令中可以看出,中央领导确实提到了“歼灭”一词,但是这代表着“全歼马家军”吗?这是“不允许投降”吗?

原话说的是,必须基于马步芳以“歼灭性的打击”,什么意思?不是“歼灭”,而是“歼灭性”,意思就是,只要达到同样的效果,敌方全部投降,或者全部被俘虏,也是可视为消灭了敌对的马步芳部队,就完成了其任务。就好比一个人吃什么都可以果腹,那为什么非要纠结于吃“饭”呢。

同样,对马鸿逵部队的做法是“歼灭其主力”,还直接说到“可以保存残部”……那如果再有人说这还是“全歼”的意思,只能说,新华字典不贵,值得温故知新。

以及“不允许投降”这一说法,更是不击而溃。1949年9月23日,解放军在宁夏中宁签订《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》。随后解放军19兵团64军率先进入银川,紧接着成立人民政权。而马鸿逵残余队伍,也在此形势下纷纷投诚,主动配合登记。

确实,对于马家军,我军领导做出了比较严厉的指示和限制,解放军战士们的心中也一定存在着十几年前受辱的怒火。但如果真像有些人说的要求“全歼”“不允许投降”,这首先直接不符合党中央的原指令和解放军的实际行动,其次也不符合我党“善待俘虏”的优良传统,以及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。

这不是抠字眼。对于历史的表达、历史人物的表达,我们一定是要考虑到,当时、当地的时代和主体的严谨性,进而以自己严谨的眼光去看待,去正视。

上一篇:邮政编码是啥

下一篇:新中考